又一年清明节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这是一直以来清明节留给我的印象。

记忆中的清明节扫墓,还是在我比较小的时候,在我还没开始上学的那两年,到在奶奶那上学之后的那段时间。几乎每个清明节都要赶到祖坟山上给亲爷爷扫墓,虽然这个亲爷爷我从来也没见过。

那张我坐在摩托车上的照片,应该就是清明回家时候拍的。后来,在奶奶那,每年清明节,大早上出发,行程大约要小两小时,都要穿过数个村庄和好几里的农田,踏着泥泞的小路,天多数时候都是下雨,甚至有时候水很大,中途在官陂有条很小的河还会拦着我过去的路,需要到上下游到处寻找小木桥或者窄到可以跳过去的地方。

……

阅读全文

香港一日游

今天来香港玩耍。也算是年前的一次小旅游了,虽然只有一个人。昨天问了一下几个同学以及亲戚,他们已经都纷纷回家了。仿佛只有我还待在深圳这个城市,在这个愈加空旷的城市。听老爸说,老家的亲戚前些天基本上都已经齐了。

盘算着来香港玩一下,原本打算在元旦来的。也算是难得的一次旅游,来深圳五年多了,都一直没得空来香港。去签注机签注,发现自己上次香港签注居然是2017年的一年两次游。而即使签注了,也一直都没去过。想想自己一方面确实应该来玩一下,另一方面,想给自己开个外币账户。前一天晚上认认真真做了攻略,看地图,看网上的攻略指南:找到比较靠谱的一个说法是:一部手机+一个充电宝+一张流量卡+一张八达通交通卡,另外稍微再换点港币。流量卡和交通卡在出境大厅前就可以购买。我是在支付宝订购的流量套餐。事后看,其实还是买流量卡更好,一方面流量更多,另一方面,我的第鸿蒙手机也能发挥作用了。这比较得益于现在发达的网络环境,搁以前,高低得别人带一次才能知道怎么玩。

……

阅读全文

玩Bacon游戏有感

背景

最近刷小红书,刷到了一个直播,点进去看了一会,是个游戏直播,主播就点点屏幕,有一个像个平底锅一样的东西,上面会不停地掉落一块类似五花肉的东西掉下来,然后点一下屏幕,锅就沿着弧线甩一下,把五花肉颠到空中。看了好一会儿,不知道主播在干啥。我还纳闷,怎么会有这么无聊的游戏?后来才了解到,原来这个不是五花肉,是块培根肉,对面会有不同的物体,需要将培根肉颠到物体上面不掉落下来。这个游戏也叫做Bacon,中文名有人翻译为培根盖万物,也有人翻译为沙雕培根。去搜索了一下,这个游戏需要美版AppStore才能下载。

……

阅读全文

2024年度总结

微短剧

不得不说,今年是微短剧兴起的一年。这些剧大都为一些爽剧,看完属于是智商减100,快乐加1000的那种。这些剧有一些这样的特点:

  • 降维打击:通常主角都有降维打击能力,超能力、奖励系统、现代化技术、未卜先知术/重生记忆、超有钱等等。
  • 普通人身份:主角一般都是一些外卖员、快递员、门卫、农民、钓鱼佬、甚至是洗车工等。我想可能是为了迎合大部分普通人的认同感和代入感。
  • 强烈的冲突:因为都是一些短剧,拍摄时间和成本都很有限,没有太多的引人入胜和值得推敲的情节,只能通过设计强烈的对话和语言上的冲突来实现。一般都会有一些配角对主角的刁难或者鄙视,然后主角超能力/身份爆发,最后反杀配角,给人看剧以爽点。
  • 俊男靓女:通常都有很多的俊男靓女,这个当然也是为了流量。 还有一些完全无脑的设定,可能也是为了剧情需要,比如主角啥都知道,就是不知道女帝是谁。比如,女主无论见识了男主多少超能力,都不信任男主就是那个身份,又比如现代化高科技随随便便就能造,完全不考虑成本和实现过程难度等等。今年看了不少这种剧,说实话,现在对这类剧已经不怎么感冒了,可能是那种低端无脑的爽点太频繁刺激我的大脑,我的脑子对这类剧已经无感了。有点吸毒上瘾后,普通的毒品已经不足以刺激的感觉,除非出现了爽点更高的剧。总之,这类剧可以说是放松用的,但看多了也有点会导致脑子中毒。

OpenSSF

今年OpenSSF算是刺激到我了。这群由老美们发起的组织,准确地抓住了时代的时代的发展方向。首先是他们自己提到的开源软件的供应链安全,结合拜登的总统令,又是欧盟的CRA等,将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。2022年的Log4J漏洞事件,现在又出现了XZ Utils后门事件,极大增加了欧美国家和各公司对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的关注。另外,我司使用开源软件过程中由于配置不当导致的漏洞,又称为一个专题工作。 于是我心血来潮跟社区反馈了一下这个问题,他们让我到他们的双周例会上去做个Presentation,顿时让我慌得一逼。虽然名义上学了20多年的英语,但真的让我开口说,我真的说不出来。于是我做了一个PPT,然后我自己在讲之前先把稿子写好,然后讲的时候就基本上照着念,勉强蒙混过关,好在他们问题不多,不太需要我回答什么问题。 事实证明,英语还是太有用了,国际化少不了这个玩意儿。后来强迫自己每天学习一点英语,包括多邻国,用来学习一些简单的英语口语;欧陆词典用来每天背几个单词,算是之前上学时候对自己不认真学英语的惩罚。多邻国有一点好的地方是,虽然学的英语很简单,但是她会多次重复,包括听说读写。虽然进步很慢,至少是在每天进步一丁点的,即使不进步,每天说一点,也不会让你退步。另外,多邻国有一个机制,如果你不打卡,它会夺命连环call,包括APP推送,短信推送,总之就是一直催你去打卡。 不过现在是AI时代,从现在看来,可能没有必要掌握英语那么好,毕竟现在一般的人类翻译都达不到大模型的翻译水平,使用起来非常方便。出国游玩会不会外语其实都不太重要了。

……

阅读全文

人生的意义

最近又在思考人生的意义。我真的是每隔一段时间,都会不知不觉思考一下这个问题。似乎不同的时候对人生的意义有不同的感悟。想说说最近我对人生的意义的看法。

首先是人生的长度。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。普通人的寿命平均七八十岁,这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上一辈以及上上一辈的人了。爷爷奶奶一个84,一个73。他们已经比他们的上一辈获得更久了。他们经历也更丰富,他们经历了抗战时期/内战时期/解放初期/文化大革命/改革开放/现代化早期阶段。小时候时常听他们讲以前的故事,特别是文革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故事。粮票/肉票,每天干活挣工分,爷爷每天都能拿到满分10分,奶奶能拿到满分8分,那时候的生活真的是每天都在外面干活,生活上说不上有什么乐趣,只能说有盼头吧。至少大家看起来都是精神焕发,满怀期望的。我爸妈都是文革期间出生的,我爸受文革影响颇深,因为他是文革初年出生的,所以我奶奶给他取了个“革命”的名字。就说他们那一辈人爱不爱国吧!随着时代的发展,那段时间的事情已经渐渐让人不想回忆了,而又由于方言的关系,我爸的名字被人唤做国民。这个名字本来还挺好,可惜又由于政治原因,怕跟国民党沾染什么关系,后面又叫做国明。

……

阅读全文

2023年度总结

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2024年,最近一直想写点东西,太久没写,导致身心懒散,毫无斗志,积攒的想法越来越多,竟然感觉不知从何说起。2024都已经过去快2个月了,趁着刚过完年,重新回忆一下已经过去的2023 ,做一下短暂的年度总结吧。

2023年绝对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,无论是从大了说还是小了说。我还是应该先从小了说,说说自己过去的一年的几件大事。

……

阅读全文

《罗刹海市》分析

最近刀郎出了一个新专辑《山歌寥哉》,其中有一首歌曲《罗刹海市》火爆全网,网上出了各种逐句解读的视频和文章,那英、杨坤、汪峰、高晓松的抖音被骂成了筛子,目前评论量都破百万了,他们被网友称为“四大恶人”。

我也去看了一些解读,确实有些人分析很独到,但也有很多只分析了一些很浅显的几句。总感觉分析不够系统。我觉得有必要说说我最终的理解。我的理解其实是结合他们的分析加上自己的一些分析得到的总结。

……

阅读全文

说说ChatGPT

说说ChatGPT吧。

约在去年12月初,OpenAI发布了一个聊天机器人——ChatGPT。当时在朋友圈同时看到两个校友发布相关信息,感觉很神奇,因此特别去研究了一下。而后,通过美国朋友手机号注册了一个OpenAI账号。体验了一把,真的有震惊到我。

在12月到1月左右,还没有太引起公众的注意力,毕竟国内无法直接体验。直到二三月,国内才出现翻天覆地的各种报道。在3月份初的时候,我关注的所有微信公众号里面,大约有一半的推文话题都是ChatGPT。讲原理的、分享搞笑的、传播焦虑的、研究投资的、分享怎么注册的、分享怎么提问的、分享知识出错的、蹭热点的,卖课的,应有尽有。可能那时候,OpenAI赚的钱还没有国内这些抓住机会投机取巧的人赚的钱多。这里想感叹几句,说句可能会被人骂的话,国人的聪明才智都被用到歪门邪道上了,大部分国人都是鼠目寸光,只能看到短期和眼前的收益。要不然,这种突破性的创新革命怎么就没法发生在我们国家呢?

……

阅读全文

《狂飙》取名的艺术

注:本文大量剧透

最近抽空把今年爆火的扫黑除恶电视剧《狂飙》看完了。整体来说,这个剧整体大约可分为三个故事

  • 干掉徐江
  • 干掉莽村
  • 干掉高启强

每个故事大约都在13集左右。第一个故事写的最好,基本挑不出啥毛病,基本可以封神。第二个故事也不错,但相对第一个差一点,最后这个就感觉草草收场,很多东西逻辑上解释不通,算是烂尾了吧。但也可能是因为在当前的环境氛围下创作的妥协。

……

阅读全文

人生哲理的计算机解释

1.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。

成功的返回码都是0,出错的返回码是各种各样的。

2. 画虎画皮难画骨,知人知面不知心

学习API怎么调用是很容易的,想要知道API是怎么实现是困难的

……
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