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部门内部开了一个茶话会,会议的主题就是谈谈质量。

我们部门老大发表了一番自己对质量的看法,其中说到,质量是要求的满足程度,这是对质量一词的高度抽象的概括。本来是让大家都说说,我想了想,感觉没想清楚,就没发表意见了。

但是来公司之后,其实我对质量还是有比较深的感触的。我其实感觉到了公司对质量要求是很严格的,而且处处都透露着对质量的追求。

首先,最直观的就是,公司设置了很多质量的激励。有每个级别的部门都设置了质量之星,1级部门还设置了基础质量标兵。公司激励员工要重视质量,把质量放在工作中的重点。

其次,公司的引入了业界先进的开发交付流程,并不断完善,如今,IPD开发流程已经成为硬件开发的标准流程了,在业界都享有盛名。也因此,公司卖出去的产品口碑都比较好,也算是重视质量的一个结果吧。

当然,这些都是表象,来公司两年,让我对公司重视质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。

质量一词不是随口说说,也不是凭空想象。国际上对质量其实是有一个标准规范的,而公司有那么一群人,专门研究国际标准,纳为己用。我也去看了一下国际规范iso9126和iso25010,质量体现在6个方面,

  • 功能性
  • 可靠性
  • 易用性
  • 效率
  • 可维护性
  • 移植性

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这个质量模型。

功能性

这个其实比较好理解了,就是每件事,每个产品,都应该是有一个功能描述的。比如让你做一件事,这件事要求是做什么,产品完成什么基本功能。如果最基础的功能都没完成,这个质量很明显就是不过关的。比如手机,你缺乏了打电话联网功能,那还能叫做手机吗?对手机产品的功能定义,你生产的手机完成了多少,就是这个功能性。我理解完成功能是谈质量的基础。

可靠性

我理解的可靠性其实就是说到做到。我们其实也常常说一个人可靠不可靠。我们说一个人可靠的时候,其实是不是很大程度上就是他承诺的就一定会做到? 到软件领域也是一样,我承诺我的软件并发量支持100w,在100w下面可以连续运行7x24小时无故障。

(未完待续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