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衰老说开去
衰老的瞬间
随着年纪慢慢的增加,会慢慢关注到越来越多的事情。有些事情会在一些很不经意的瞬间出现,比如
- 照镜子的时候突然发现头上冒出好多白头发
- 许久不运动,心血来潮运动一次后,居然要疼上四五天
- 熬夜后,第二天整天都昏昏沉沉,且胸口隐隐疼痛
而就在这些瞬间,我们发现,自己已经不再年轻。这样的瞬间感受的次数多了,就慢慢见怪不怪了,接受了这一切。人生也就逐渐看淡了许多事情。大概这就是身体的衰老,带来了我们心理的衰老。
衰老的变化
上面说了,衰老大部分缘由身体的衰老,慢慢引起心理的衰老。
我们身体衰老的过程,很表面上看,刚出生的宝宝,细皮嫩肉,仿佛有一点点外力就可能受伤。成长为少年,皮肤慢慢变得结实,已经能承受一些风吹雨打了。再过些年头,经过岁月的洗礼,我们慢慢地变得皮糙肉厚,各种器官都在老化蜕变。皮肤慢慢的变得褶皱,头发发白,牙齿掉落,骨头窸窣作响。肌肉不再那么有力了,走路也不稳了,身体受个伤也很难修复了。这就是我们肉眼可见的身体衰老。
而心理衰老呢? 刚出生不就的宝宝,对什么都感到好奇,对什么都觉得新鲜。慢慢地,到了青年,会追求身体的刺激,体验的刺激,感官的刺激。再然后,到了中年,感受了人生百态,对万事万物已经没有很大的热情去一探究竟。
衰老的原因
而衰老的原因,科学家们众说纷纭。有端粒说,有自由基说,有激素说,不一而足。作为一个普通人,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,小孩子基本都是没有口气的,随着年纪的增大,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口气。再引申开一点,小孩子生病比较少,而年纪大了,生病就会越来越多。身体的每个器官都可能发生炎症,小到咽炎、鼻炎,大到肺炎、胃炎、肝炎、脑膜炎、脊髓灰质炎。这些炎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?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,到处都是微生物:细菌、真菌、支原体、病毒。而人从出生开始,就处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中,也就免不了跟这些微生物打交道。有些微生物对人体有益,比如大肠中大量的益生菌。但更多的则是对人体有害的,他们在不断的入侵我们人体的各个器官。他们攻破了哪个器官的防线,哪个器官就发生炎症。长期的炎症很可能引发癌变,很经典的例子就是,宫颈癌是由人类乳头冠状病毒引起的,这个被研究清楚了之后,研发了HPV疫苗,用来预防宫颈癌。
// TODO:
- 氧化
- 蒸发
- 紫外线老化
- 细菌腐蚀
- 灰尘沉降
人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有次数限制
无心法师
由此及彼,其实不只是我们会衰老,宇宙万事万物都是从出生开始,就在不断衰老。我记忆最深刻的其实就是春联。每年贴春联的时候,就会发现自己去年贴的喜庆红的春联变白了,甚至楼顶上常年照射太阳的春联,用手一抹,纸都变得粉碎,随风飘去。虽然我不知道纸老化的根本原因,但我知道,自然界存在让纸老化的力量,可能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,紫外线能量很高,长期照射把分子键断裂,也可能是空气中的风不断摩擦造成的折旧,又或者是水蒸气和微生物的共同侵蚀作用腐化了纸张。我们使用的手机,只要开封使用,手机就会慢慢地变旧。甚至我们看到的自然界的坚硬的石头,我们的水泥马路和大理石地板,暴露在空气中,天长地久,多年以后再对比刚启用时的状态,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,不然河水中的鹅卵石为什么会变成鹅卵石呢?再向太空中延伸,我们的地球也是会衰老的、太阳现在正处于中年,再过几十亿年可能燃料烧尽,到时将从黄矮星变成红巨星。甚至是宇宙中的黑洞,会蒸发,依然会衰老,宇宙终将不再熵增,一片死寂。无一不向我们表明,万事万物都在衰老。只不过,他们的寿命比我们人类长太多了。
衰老意味着向死亡靠近,意味着活力和生命力的逐渐丧失。身体的衰老让我们失去活力,心理的衰老,让我们对万事万物失去兴趣,死气沉沉。当你注意到事物在衰老,特别是看到亲人在衰老中,我们就会感受到时光流逝之快。我是由我的祖母带大的,长大后,就是一年才去看望她一次,每去一次,都能看到那边的环境发生大变样,她又老了,周围环境又发生了较多变化。最终,她逃不过岁月的衰老,离我而去。现在也是很久回老家一趟,回去一次就发现大伯、老爸、三叔耳鬓都越添白发了。而我也由曾经的少年,成长为一个中年。而我也一样在长大,在衰老。我对很多曾经喜欢的东西已经不再感兴趣,而且越来越少的东西能让我提起兴趣,失去活力。所以,人越长大,越会想要孩子,因为年少的孩子有活力,那就是朝气,是衰老的自己不具有的东西。
所以,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?这是个伴随着一个人从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开始,就一直伴随着人的一生的问题。围绕着这个终极问题,衍生出了许多学说,甚至可以说是唯心学说。比如,佛教和道教,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。佛教认为,生命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一切都将归于空。正所谓,空即是色,色即是空。你认为的一些重要的事情,在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,就会发现是没有意义的。也因此,佛教喜欢讲一些大的时间跨度的概念,例如:轮回,劫。道教则相反,道教认为生命是有意义的,但也仅此而已,道教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,但是他们就认为生命是有意义的。道教认为时间万物都有道。道可道,非常道。道教认为生命的繁衍就是意义,许多很难理解的行为其实都是为了生命的繁衍服务的,有点进化论的味道。
我也常常思考这个问题。在十几岁的时候,其实那时候是想不明白的,但有一次看到了一个故事,就是一个残疾人,在和命运抗争,最终活成一个为他人做贡献的人,得到了许多的赞许。也因此得出的结论是,生命的意义就是为世界做贡献,得到别人的认可。后来我又有一些不同的想法,大概在二十多岁,看了一个电影,叫做《无问西东》,其中有个故事挺触动我的,故事里王力宏去参军,但王力宏的母亲不希望他去参军。她认为,人的一生很短,世界很精彩,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去体验所有人生该体验的:上学念书、恋爱、养育孩子、游玩世界,而不是年纪轻轻就牺牲。我那时候深表认同,生命的意义就是体验这个世界。又过了几年,对生命的意义理解产生了一点点偏移,金庸逝世那年,感觉生命都是短暂的,到底有什么东西能够长久留下来呢?可能就只有传世作品。作品永存于人世间,能让人记住你曾经来过这个世界,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一点东西。现在三十多岁,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不同的理解,我的孩子即将出生,我渴望自己孩子的出生。我要付出自己的所有,养育他成长,仿佛它将是我的延续,虽然我知道,它并不是,它就是它,但人很难抗拒这样去想,养育它成长就是我在这个世界的意义,有压力,有责任,有义务。可能再过些年,我的想法又会有改变。这就像读一本书,不同的时候读的感受完全不同。小时候看《西游记》,认为这是一个打怪闯关的故事;长大后看,这是一个团队合作的故事;现在看,它是一个佛道相争大背景下,一个人修心成长过程的故事。
生命的意义我说不清道不明。但回首看看自己的这几个生命意义的理解,发现他们并不矛盾,甚至可以进行抽象。比如给社会作贡献,社会会记住你;比如留下传世作品,阅读使用者会记住你;留下子孙后代,希望子孙后代会记住你。也因此,可以从这个理解上分析,孰轻孰重。只有留下传世作品,才能人生命永恒。比如,牛顿力学、爱因斯坦相对论、四大名著、金庸、后世永远都会记得他们。往小了说,生命意义就是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以证明自己曾经来过,往大了说,生命的意义是留下了岁月的文明。刘慈欣说过,给岁月以文明,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。或许在这个世界上,每个人活着的意义都不相同,但找到它的意义非常重要,这让你对生命有理解,有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