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谈主次学习法则
同等事物
在这个世界上,几乎所有的东西,都有主次,也就是主要的和次要的。可以说了解他并灵活运用他是掌握这个世界的一个法则。人越成长,越需要掌握这个法则。
在太阳系里面,有8大行星,那我们可能不知道是哪八大行星,但我们一定知道最重要的是哪颗:地球。因为它是我们居住的行星。
在地球上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。我们也知道,最重要的是几个国家:美国、中国、俄罗斯、德国、英国、日本、法国。因为这几个国家最有影响力,经济最发达,能够影响全球各国国家关系。掌握了他们,几乎就相当于掌握了国际关系。
回到我们中国,有34个省级行政区,最重要的几个省份(包括直辖市自治区):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。为什么这几个是最重要的?因为他们或者是政治中心,或者是金融中心,或者是科技中心等等。 换个维度,我们国家有几千个城市,最重要的几个城市是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杭州、武汉等,我们国家历史上有几十个朝代,最重要的是几个朝代:汉朝、唐朝、宋朝等。有56个民族,最重要的几个民族:汉族、壮族、回族、满族、藏族、维吾尔族等。我们国家有十几亿人,最重要的(或者换个说法,最为我们熟知的)是有哪些人:最有权或者最有钱的那一小拨人。
从主到次
这些行星、国家、城市、朝代、民族、人等,在对应的维度上看起来都是同样的级别,但是我们却不能把他们同等对待。
小时候,我学习事务的时候,看到一堆并列的同等的事物,都会通过并列记忆、同等罗列的方式进行。但随着成长发现,我的这个学习方式并不正确。如果同等对待这些事物,会发现这些事物很难记忆,理不清其主次关系,对事物的认识仅停留在名词的并列记忆中。就比如以前记忆民族的时候,就光记着几个民族名字,只知道几个民族名字其实几乎没有增加对我们中国民族的认识。如果我们知道汉族人口占91%,其他的民族自然就可以称为少数民族了。在这时候,我们对民族人口构成就有一个大体认识。如果想更深入了解其他民族的情况,就需要掌握其他民族的数据。对民族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入了。
因此,对世界的认识就应该是从主到次,逐步增加认识的过程。同等对待就说明没有区分主次,没有区分主次就不能抓住主要矛盾。在一个自然系统中,永远会存在一个或者几个最重要的东西影响着全局。所以系统中并列的事物并不会是同样重要。
所以我们学习认识他们的过程就应该顺从他们的本质,抓大放小,优先重点学习主要的。就有点类似于马克思哲学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。
当然人为设置的则有点不同,如王者荣耀游戏中的英雄人物,原本不应该存在谁比谁重要的问题,这是因为有游戏平衡策划师在背后刻意进行了平衡。但尽管这样,这依然是很难的,依然会出现部分英雄比其他英雄重要得多的情况。在王者荣耀卖的最好的这些皮肤之中,有几个英雄对腾讯尤其重要,如赵云、李白、貂蝉、孙悟空。当成吉思汗等一些冷门英雄依然只有一两个皮肤的时候,这些热门英雄的皮肤已经达到了七八款,而且还在持续增加。而冷门英雄可能永远都要坐冷板凳了。
其实一切事物都应该是这样去学习的,抓住主要的,记住主要的,然后依靠主要的再去学习次要的。这样才能学得深,记得牢。
对软件开发的启发
学习编程语言,我们应该记住几个重要的语言特性,由语言特性来辅助其他语法和开发框架的学习。
学习开源软件的历史,应该先学开源软件发展历史中的几个重要节点,由这几个节点推导出发展趋势。
现在有很多的数据、观点等都是关注一些小事、次要的、细节的、个体的,而忽略了大多数。 TED演讲:《如何对这个世界不感到无知》(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m5xF-UYgdg) 抓住主要
- 1 混沌
- 2 概率
- 3 主次
- 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