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父亲是一个平凡的农民。

苦难

但父亲吃过普通农民都少吃过的苦。父亲的兄弟姐妹多,家里又非常贫穷,他在8岁就要开始学习耕地,熟练之后家里所有的耕地的活都由父亲一个人承包。家里也没什么可以吃的,上学也是吃霉豆腐,薯粉,这直接导致了父亲长大之后再也不吃霉豆腐、薯粉,也直接导致了父亲在初中索性退学。结婚成家时,家里也没啥可给的,祖母留给父亲兄弟三人只有一套四室三厅的老房子,三家人就住在这么一套房子里面。不止这样,村里分给我们的水稻田离家都有六七公里远,父母干农活又更加辛苦了!父母两人靠着种田、养猪、以及到河里筛沙子卖,勉强维持着生计。机缘巧合之下,前往广东种菜,家里生活才有所改善。后来,母亲因为过敏性鼻炎实在无法忍受菜地里的有机肥、化肥以及蔬菜的气味,以及我和妹妹的上学问题,就回家了。

回家也没有闲着,突然开启了混凝土搅拌机的工作。这个工作对他来说可不容易。那个年代,村里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,两三层。父母每天的行程安排地满满当当。天蒙蒙亮就开始出发,晚上要到工人们都吃完晚饭再回家,那都已经八九点了。多的时候,一天有三个楼房要做,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。晚上回家之后,要打理工作了一天的搅拌机;要洗澡,洗掉浑身的水泥;要算账,给工人们分钱;要排工期,打无数的电话,村里十几号人哪些人哪天没空。这些算账排期的笔记本都写得满满当当好几本了。还有更复杂的工作,当时的混凝土搅拌机是那种小型的,非常容易损坏,各种零件磨损罢工是常事。也因此,父亲对搅拌机的工作原理极其熟悉了,家里到处都是各种维修工具和零件。而搅拌机罢工又会影响之后已经排好的期,想想真的太不容易了。那两三年时间,即使是我放假回家,也基本上看不到他们的身影。记得有一次放假,父亲中午回家了。这次为什么是中午回家了呢,因为前一天晚上通宵完成了几个房子。他已经连续30个小时没睡觉了。回家后洗个澡,快速吃了个便饭,还没跟我说上两句话,躺在房间地板上就睡着了。

乐观

父亲是个乐观开朗的人。艰苦的生活磨练了父亲,生活虽然艰苦,但没见过他喊苦。父亲是那个特殊的年份出生的,所以被取名叫做“革命”。后来那个事件过去了,村里人喊着喊着,名字都被喊变了,中间好像有过一次是“国民”,后来又喊着变成了“国明”,父亲觉得也挺好,接受了村里人的“取名”。我也觉得挺好,连名字都会自动与时俱进,确实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。特别在我和妹妹考上了大学之后,他更加是对生活表现出了非常的满足,每天看他基本上都是笑脸盈盈的。父亲看见手上被蚊子咬了,他也不恼,有时候看着它大饱一顿,有时候又用手轻轻挥走。母亲憎恨蚊子,在房间里找蚊子拍,父亲就说,“你这是在找金子吧”。如果父亲学会上网,我相信他会给自己取个网名叫做“足知常乐”!我想,父亲一定是打心底的知足,才能表现得如此幸福洋溢。村里人也很喜欢他,他的笑容征服了村里很多人。

父亲善于维护亲情关系。在那个号召人多力量大的年代,父亲所在的家族很是庞大。祖父有五兄弟一姐妹,而他们每个又有4~9个子女不等,再传到我这一辈,以及下一辈,家族总人数可以说占到了村里人数的一半有余!这么多亲戚,我认不全。我经常向父亲请教,他就给我写写画画,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,一讲就是半小时。父亲对母亲家族的亲人也甚是了解。零八年摆大学宴席那天,二十来桌,很多远道而来的亲人,父亲一一介绍给我认识,其中包括母亲的舅舅,母亲的叔叔,母亲的姑姑等许多亲戚。在广东种菜偶尔回家期间,路上经常遇到很多亲人,就会停下来与他们攀谈。本来半个小时的路,可能要花费数个小时。但我的记忆力有限,知道一些整体脉络,多亲人我依然是不认识,甚至记不得。我对此看法与父亲不完全一样,反而跟母亲的看法更为接近,更多的是愿意对与自己有恩的人想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,其他有些太远的亲戚在我看来甚至不如陌生人来得亲切。

教育

父亲虽然是个农民,而且他自己上学也不多,但对子女读书这件事情上却有自己的坚定的看法。坚定地认为读书是唯一的出路,对于我们这个家庭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机会。也正应证了六祖慧能的那句话:“下下人有上上智!”。在广东种菜期间,父亲是我的算术启蒙老师。深刻记得有一次他教我做乘法运算,教我列竖式运算。我看到加减乘法都是一样的竖式,于是我就把依葫芦画瓢地把除法也列了一下。结果父亲非常开心地笑了,说除法不一样,要这样这样,看得我有点懵!我的初中语文比较差,父亲心里其实也是有点着急的。我放假在家的时候,他就给我出题,让我写作文。但那时候我显然也是叛逆的,不认为父亲能给我什么指导,也就应付了一下。事实上也确实是不能给我啥有用的指导,指出了我写的一个错别字,鲩鱼的鲩,我写了鱼字旁加个晚字,是我自己造了个字。妹妹中考差一中分数一两分,想上高中需要花费几千块钱。亲戚都劝父亲说,“女孩子读什么书,女孩子迟早都是要嫁人的,花这么多钱浪费!”,但父亲不以为然,毅然地拿出了钱让妹妹上了一中。只是语重心长地对妹妹说,要舍身拚命读书哈!08年我和妹妹同时考中了大学的时候,我相信,父亲心里对这次投入是非常满意的。

还有一件趣事,好像是伯母告诉我的。估计还是在我非常小的时候吧,家里确实太穷了,当然有的邻居也一样穷。他们就有人去信了天主教,希望天主能拯救,让我们脱离苦海。母亲也被怂恿着去了。因为信天主教的人在吃饭之前要做各种手势,念教文。还经常要一起去祷告念经文。父亲可不信这个。有一天晚上,母亲祷告很晚才回来,父亲直接把大门锁了,不让母亲进门。后来,母亲就再也没去信天主教了。父亲是不信命的人,也不信什么上帝真主能够拯救普通百姓,我们只能自己奋发图强,自救。

在我记忆里面,好像只有这一件比较大的事是母亲听从了父亲的意见,后面的大部分重要决定,都是父亲听从母亲的意见的。我想,父亲是打心里爱母亲的。母亲虽然读书比父亲少,但是母亲自小就聪明,悟性比父亲高。前往广东种菜的决定是母亲做的,父亲坚定地站在了母亲这边。母亲让父亲不要抽烟,少喝酒,从戒烟后这么多年来,父亲一根烟都没抽,酒也很少喝。母亲性子有时候比较急,碰到父亲一些事情做的不好的时候,会数落父亲做的不对的地方,但父亲往往都能忍耐母亲,耐心听母亲的指正,而且还笑脸盈盈。有一次,父亲在杭州打的被的士司机骗了500块钱,被母亲嘲笑了好多次,父亲除了对这个骗子生气,很少对母亲生过气。母亲也是很体谅父亲的辛苦,回家过年期间,母亲也会克制自己,少管父亲。父亲出去或者在家跟乡亲打一天牌,也不会数落父亲。母亲说,父亲平日里这么辛苦,这段时间就让他玩一下吧。父亲在众多农民里面,是为数不多的没有重男轻女或者重男轻女思想很轻的人之一。从小到大,基本上是我有什么,妹妹也会有,没有区别对待,甚至连上小学都让我和小我一岁多的妹妹一起。父母的这种秉性也为我们的家庭和谐创造了很好的条件。

志向

父亲从小虽然贫穷,但是却立了大志向。在父亲刚成家的时候,父亲说要盖村里最高的楼!经过几年在外地辛勤工作,果不其然,在我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,在村里盖上了一栋小洋楼,而且是除了一个台湾过来的以外,村里最早盖起这样的楼的,而且直接就盖了三层+顶楼一半面积!我们家在村落边缘,走到楼顶上,可以俯视整个村庄,一种一览众村小的感觉。那时候,父亲还说如果他发达了,一定要把村里的那个小破庙重建!在盖房子之后不到五年的时间里,父亲自己出资五分之一,并召集了村里的很多人一起,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把村里人的守护神庙重建起来了。自此过年、过元宵、过节,家家户户又重新供奉起了这座姜太公庙。因为我们家是村里最早盖楼的人,那时候村里只有一些崎岖的小路,对盖房子造成了严重阻碍,我们又请了推土机过来修了一条路。父亲独自出钱修了这条路,没有收村里人任何一分钱。事到如今,这条路最初的样子,以及这条路谁出钱修的,这个恐怕很少人知道了。父亲的这些成就,这都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努力获得的。正所谓“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;侠之小者,为友为邻”,我相信父亲始终是怀着一颗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的心。

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。还在我们三家人一起住在同一个老房子的时候,老房子旁边就有五棵树。其中有两棵柚子树、两棵桔子树和一棵柿子树。这几棵果树结的苦柚、酸桔和涩柿令我童年印象深刻。后来大伯盖房子这几棵树就砍掉了。我不知道这几棵树是谁种的,但父亲是很喜欢种树的。在离家大约两三公里的河边,有一块近似沼泽地的地方。父亲在大约30年前,在那边种了一圈树,大约有百来棵,杉树和松树。几十年后,那些树已经长得郁郁葱葱,把那块沼泽地围成了自家菜园似得。站在那块地中间看看天,有种沧海桑田的感觉。我回家的时候常会去那边看看那些树,想象着那些树还没种的时候的样子。盖房子后,父亲和我一起,又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两棵枇杷树,那年我15岁!现如今枇杷树已经长大了三层楼高,每年结的枇杷都有好多村里小孩过来吃。这两棵枇杷树见证了我的成长,我也见证了枇杷树的成长。父亲还在在自己修的那条路的两侧栽种了几十颗白杨树,白杨树也长得很高,给路上带来许多树荫,这些树也是栓牛的好地方。白杨树容易长虫,父亲看到白杨树上一个一个的虫洞,往外堆满了虫粪,不忍心,就去弄一些石灰,仿照着公路旁边那样给白杨树也刷了一遍。可惜并没有效果。殊不知公路两边树的石灰里是加了硫酸铜的!之后父亲还从祖母那边弄了一些枣树过来,在河岸边种了。但后来人在外地,没空打理。藤草长得比树还高。而且村里人也不爱惜,那种小树苗都被他们用来栓牛了,这几棵树就没长起来。他还经常想去栽一些竹子,但好像没有适合的地儿,也就作罢。最后是在太公庙旁边种了一些水杉,前些年见到的时候长得已经比人还高很多了。

怀旧

父亲喜欢怀旧,的对新事物的认知学习能力在我看来是不够的,有些事情要跟父亲讲清楚比较费劲,特别是在新技术上。他不喜欢这些新技术,而我却又是从事互联网行业,跟父亲的话题就少。所以我跟母亲聊天交流地更多,希望通过母亲来给父亲传达。智能手机铺天盖地地普及,但是父亲就是很难接受智能手机,认为太复杂,声音小,不实用,用自己一两百块钱的诺基亚手机好多年。但是大家又都用手机支付,对他现在的工作产生了不便。工作上有时候,他老板需要他拍个照片,父亲也没办法。直到去年,父亲可能才意识到,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他不接受也已经是不行的。终于学会了微信聊天、视频通话和转账。但父亲还是更喜欢手写字,经常练习自己的书法,虽然大都是抄的段子^_^。

结尾

父亲从小很少揍我和妹妹,连普通教训都很少。可能一方面我们不是很调皮,另一方面,也是我们因为家庭贫困,小时候父母在外地,长大后我又基本在学校。毕业后更加是只有过年才能和他们见面,聚少离多。父亲送我去上大学那次,准备回家的时候我们去了一个川菜馆吃饭,父亲说酸菜鱼有名,应该好吃,我当时不知道酸菜鱼,认为不好吃,直接拒绝了父亲的这个菜,害得父亲到现在也没能尝上酸菜鱼的味道。今年母亲过来给我带孩子,就剩下父亲一个人留在崇仁老家那边帮老板看工厂。前段时间妹妹跟我说,父亲这段时间觉得孤单了,说几十年来都没有跟母亲分开这么久过。父亲这段时间没有母亲在身边陪伴,对整个世界都没那么乐观了,常常对母亲说,“也不知道这个世界后面会怎么样,发生世界大战也不一定!”。我想让父亲放弃当前手头的这个看厂的工作,也来这里,但他不愿意放弃自己手头的工作,说能多赚一点是一点。我很内疚,但家庭矛盾这个难题我解不来。

虽然我很少表达对父母的爱,上学和工作的时候也很少和他们打电话,但我很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。时光荏苒,父亲从记忆中的头发茂密、一脸帅气,骑着摩托带着我的英俊潇洒的青年,已经到了头发稀疏可见且斑白的中老年。时间流逝最是无情,不管一切痛苦的或是快乐的、艰辛的或是愉悦的日子,终究会离我们越来越远。生活的终点不重要,一个人能够仔细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咸,并坦然接受并感恩大自然赠予我们的每一天,以积极昂扬的姿态去迎接每天太阳的升起,这样的人最值得人羡慕和尊敬。我乐天开朗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,他能笑对生活的苦,能坦然接受身体的衰老。岁月磨练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,我的农民父亲其实一点也不平凡,他是我心中的大英雄。

附:一点轶事

其实以前是想写这一类的文章的,特别是想写《我的祖母》,但就是迟迟没有下笔。 这次父亲看到老妹在群里转发的几个学生在父亲节期间写的“我的父亲”的作文,然后就在家群里面让我和老妹都写一篇《我的父亲》。他说他很期待看到我们眼中的父亲,他想看看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。母亲还有点埋怨他说浪费孩子们的时间。然后父亲打趣让母亲写一个《我的丈夫》。第二天我写完了之后,发给他们看了,父亲很满意!我觉得语言太朴实了,还是缺乏一些优美的词句以及感悟,后面再改吧。

母亲当晚也写了一段,附上母亲写的这段吧:

我觉得你没有什么值得我写,你经过我也经过,别人丈夫戴军帽,我丈夫只会戴草帽,上山割青草,别人丈夫穿军衣,我丈夫穿嗦衣,上山打野鸡,别人丈夫穿军鞋,我丈夫穿草鞋,上山砍柴卖,现在老了,改行了,哈哈,总算还是一个模范丈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