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一年清明节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这是一直以来清明节留给我的印象。
记忆中的清明节扫墓,还是在我比较小的时候,在我还没开始上学的那两年,到在奶奶那上学之后的那段时间。几乎每个清明节都要赶到祖坟山上给亲爷爷扫墓,虽然这个亲爷爷我从来也没见过。
那张我坐在摩托车上的照片,应该就是清明回家时候拍的。后来,在奶奶那,每年清明节,大早上出发,行程大约要小两小时,都要穿过数个村庄和好几里的农田,踏着泥泞的小路,天多数时候都是下雨,甚至有时候水很大,中途在官陂有条很小的河还会拦着我过去的路,需要到上下游到处寻找小木桥或者窄到可以跳过去的地方。
扫墓的记忆倒不太深刻,只记得爷爷的墓小小的,在旁边。中间是曾祖和高祖的墓。后来爷爷的墓重修了一次。
时至今日,我可能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回家扫墓了。很可能是自大学之后,就再也没来过了。这次真的机会难得,一方面是公司下午开大会,没我啥事,我就请假了,另一方面去年也观察了一下,回家的路上车并不太多。事实也正是如此,我中午出发,下午7点就到了家里。小舅说太忙,没空回来。
今天去扫墓,山上整体没有太大变化,就是多了一些新墓。大爷爷,燕辉爸,燕辉奶奶,少汉叔等,爷爷墓右边又多了好几个新墓。航桥爷爷奶奶的墓上次过年期间还是十一期间去过一次,清明节却一次没有去过。这次特地多观察了多个墓碑上的文字,有一些收获。
- 亲爷爷在1974年正月初六过世的,才42岁。原来都已经过去51年了!那时候我爸也才8岁。大伯、爸和叔的身世真够悲惨的。我真的不知道我爸几个兄弟中哪个跟爷爷最像。但要真说其他的,燕辉的爸爸的命跟亲爷爷倒有几分像,他才活了38岁。
- 整个山上,还有一个最古老的不知道几辈前的墓,被村里称为祖先墓,说是从丰城那边的祖籍,然后直接在这边设了一个祖先墓。墓碑上记载的是公元1346年出生,在明洪武朱元璋时期去世,名叫玉璨。子孙众多不可考。大伯说丰城那边的祖先还有个公元1100多年的,不过我并没去过那边。
- 奶奶墓碑上的名字最多,子嗣众多。上面有1个名字,成文,在她死的时候,成英刚出生没多久,她希望小叔能生个儿子,就取名叫做成文。可惜现在第三个出生的也是女儿,时过15年,这个愿望也没能实现,有些许遗憾。
- 爷爷墓碑上名字较少,才四个子孙名。真要论遗憾,他才是真的有更多的遗憾。辛苦了一辈子,没享受过什么好日子,甚至临终的时候都没看到子孙未来有多好的期盼。好在成英现在看还算优秀,在我看来是拯救小叔他们一家的唯一期望。
- 爷爷奶奶当前这块墓地,说是奶奶自己在生前就选好了,她对我大伯我爸他们说,就选这个地儿,将来你们会愿意来给我扫墓。她怕太深山了我们子孙后代不去给她扫墓了。
- 墓碑上其实都只有四部分内容,1是自己是男是女,姓甚名谁 2 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 3 自己的对象是谁 4. 自己的子孙是哪些人。 另外非要算一个信息,应该可以算是地府户籍吧,亲爷爷这边写的是丹阳佳城,航桥那边写的是太原佳城。让我有点感触,普通人一辈子,能留下的就只是墓碑上的几十个字,而且就这么点信息。这可能就是几千年来祖先们告诉我们的生命的意义:传承。
后来,我妈又给我发消息说,她梦见我奶奶说她很渴,又没裤子穿。叫我爸买了衣服烧过去。我后来又带了几瓶水放在她墓边。
中午是老爸做饭,吃饭的时候聊到了姑姑为啥喊奶奶叫做“搭仔”,其实我小时候也有这个疑惑。姑姑解释了原因,说是算命先生说姑姑跟奶奶的命相冲,不能叫妈妈。后来,小叔跟姑姑一起这样喊。
中午开始下了几个小雨,到了晚上又开始慢慢下大了,果然,即使前些天天气再好,到了清明就会下雨。还是古人总结的好,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